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为什么不建议去新加坡留学

宝子们,最近老席留学刷到好多“新加坡留学真香”的帖子,看得人热血沸腾!但作为在坡岛待了8年的“老学长”,今天想跟大家唠点不一样的——为什么不建议去新加坡留学?先别急着反驳,这些“扎心真相”都是咱留学生的真实体验,看完再决定要不要冲~

为什么不建议去新加坡留学插图

一、“卷王天堂”名不虚传,抗压能力弱的宝子慎入!

新加坡的学术压力,真的能把人“卷到窒息”!记得2025年带新生参观NUS图书馆时,凌晨1点还座无虚席,好多学生趴在桌上啃资料,跟“高考冲刺班”似的。具体有多卷?咱分点说说:

1.“宽进严出”不是玩笑,挂科率高到离谱!

别以为考上就万事大吉!新加坡公立大学毕业率不到80%,像NTU的工程系,每学期都有20%的学生因学分不够被分流。老席有个学妹,国内985毕业来读硕士,以为“混混就能毕业”,结果第一学期就挂了两门课,哭着说:“早知道比本科还难,打死我也不申!”

2.小组作业“修罗场”,玻璃心真的扛不住!

新加坡院校超爱“小组合作”,但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组队,简直是“噩梦开始”:马来同学经常拖ddl,印度同学口音重到听不懂,最绝的是本地学生,表面说“随便搞搞”,背地里偷偷卷到凌晨!曾有学生跟老席吐槽:“小组作业不是在吵架,就是在等队友交材料,最后自己熬夜重做,心态直接崩了!”

3.教授“放养式”教学,自学能力差等于“慢性自杀”!

新加坡的课堂不像国内老师会反复讲重点,教授丢个书单就走人,课后全靠自己啃文献。老席带的一个普高生,刚开学三个月就撑不住了:“老师上课像讲天书,课后作业难如登天,连个答疑的地方都找不到,每天都在怀疑人生!”

老席说句掏心窝的话:如果你习惯了被老师盯着学习,或者抗压能力一般,新加坡的学术环境真的会让你分分钟想逃。咱可以先去新加坡留学资讯网www.xfjphd.com看看“新加坡大学真实课程测评”,提前感受下画风~

二、生活成本高到肉疼,家里没矿真的难坚持!

都说新加坡是“花园城市”,但这个“花园”住起来可太贵了!老席帮大家算笔账,2025年在新加坡读本科,每年至少得花30万人民币,而且处处都是“隐形消费”:

1.房租贵如“割韭菜”,学生宿舍比黄金还难抢!

NUS/NTU的宿舍堪称“奢侈品”:双人间每月1500新币(约7500人民币),还得抽签靠运气,抽不到就只能校外租房。老席有个深圳学生,在牛车水租了间10平米的小房间,每月2500新币,水电费还得另算,心疼得直念叨:“这钱在深圳能住豪宅了,在这儿只能睡‘鸽子笼’!”

2.吃饭“选择性贫穷”,省钱就只能吃食堂!

学校食堂一顿饭10-15新币(50-75人民币),稍微去外面吃顿火锅,人均100新币起步。最难受的是“亚洲胃”受不了:天天吃椰浆饭、印度飞饼,不到半年就想念国内的火锅烧烤,偶尔点次外卖,配送费就得5新币,妥妥的“吃土警告”!

3.隐形消费防不胜防,随便买买就破产!

课本贵到离谱:一本商科教材200新币(1000人民币),学生卡丢了补办50新币,就连打印作业,一张纸都要0.5新币。老席曾见过学生开学三个月就花光了一年的生活费,哭着跟家里申请“经济支援”。

划重点: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一般,来新加坡留学真的会过得很憋屈。咱可以提前在新加坡留学资讯网www.xfjphd.com下载“新加坡生活成本计算器”,算算自己的钱包能不能扛住~

三、文化“大熔炉”不好融,社恐星人分分钟想逃!

新加坡号称“多元文化天堂”,但真正融入可没那么简单。老席见过太多学生,来了半年还在“文化休克”中挣扎:

1.语言环境“割裂感”超强,中文和英语都像“半吊子”!

虽然大部分人会说中文,但官方语言是英语,上课、写作业、办手续全用英文,就连去菜市场买菜,阿婆都会突然蹦出几句英语。曾有学生跟老席吐槽:“中文没说好,英语也退步了,现在变成‘两头不靠岸’,太难受了!”

2.本地人的“距离感”,热情背后是“边界感”!

新加坡人表面很礼貌,但骨子里有很强的“距离感”:同学之间很少约着出去玩,邻居见面只会打招呼,想交真心朋友难如登天。老席有个上海学生,主动组织了几次聚餐,结果本地同学都以“有事”推脱,最后只能和中国同学抱团,说好的“多元文化体验”,变成了“中国学生内部团建”。

3.宗教习俗“雷区”多,一不小心就得罪人!

新加坡有马来族、印度族等多个民族,宗教习俗复杂:进清真寺要脱鞋,不能对印度同学说“左手递东西”,甚至连开玩笑都要注意别涉及种族话题。曾有学生因不懂规矩得罪了本地同学,差点被投诉到学校,吓得再也不敢乱说话。

老席真心话:如果你是社恐,或者特别依赖“家乡圈子”,新加坡的文化环境可能会让你感到孤独。咱可以先去新加坡留学资讯网www.xfjphd.com看看“新加坡生活文化指南”,提前避避坑~

四、就业“优势”没想象中香,回国认可度有“隐性门槛”!

很多人冲着“新加坡学历好就业”来,但真实情况是:

1.本地就业“卡身份”,永居难拿等于“白打工”!

新加坡企业更倾向招本地人,外国人想留下必须拿到EP签证,2025年薪资门槛涨到5000新币,而且每年只有30%的成功率。老席有个商科毕业生,在新加坡工作三年都没拿到永居,最后只能回国,感慨说:“青春都献给了坡岛,最后啥也没留下!”

2.回国就业“认出身”,双非背景依然难逆袭!

虽然NUS/NTU排名高,但国内HR更看重本科出身:985学生拿高薪offer轻轻松松,双非学生哪怕硕士毕业,起薪也就比国内普通院校高一点点。曾有双非学生跟老席哭诉:“以为来新加坡能逆袭,结果回国还是被‘学历歧视’,早知道当初就该考研!”

3.行业限制多,想转行比登天还难!

新加坡产业单一,除了金融、科技、航运,其他行业机会很少。老席有个学艺术的学生,毕业后想转行做教育,结果投了50份简历都没回音,最后只能放弃专业,去做行政工作,妥妥的“留学白读”。

现实暴击:如果你指望靠新加坡留学“逆天改命”,大概率会失望。咱可以提前在新加坡留学资讯网www.xfjphd.com看看“新加坡留学回国就业报告”,心里有个底~

五、气候“地狱模式”+政策“说变就变”,心态得够稳!

最后聊聊那些“不可抗力”的糟心事儿:

1.热带雨林气候太折磨,怕热星人慎来!

新加坡全年30℃+,湿度90%以上,出门5分钟出汗2小时,衣服永远晒不干,家具还会发霉。老席见过最夸张的学生,来了一年还没适应,天天躲在空调房里,开玩笑说:“花钱来新加坡蒸桑拿,我是不是脑子进水了?”

2.政策“朝令夕改”,留学生像“墙头草”!

新加坡政府对留学生的政策说变就变:2025年突然提高EP薪资门槛,2024年又收紧了学生签证审批,好多学生临时被拒签,耽误了开学。老席常说:“在新加坡留学,得有颗‘强心脏’,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。”

3.疫情后“去中国化”,华人身份不再“吃香”!

这两年新加坡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有点微妙:奖学金名额减少,本地学生对中国同学的偏见增多,甚至有教授在课堂上公开质疑中国学生的学术能力。老席有个学生就曾被教授区别对待,气得直接转学到欧美,说:“与其在这儿受气,不如去其他国家闯闯!”

新加坡留学,到底适合谁?

说了这么多“不建议”的理由,老席并不是要泼冷水,而是想让大家理性看待。新加坡留学就像“开盲盒”,有人觉得香,有人觉得坑,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接受这些缺点:

  •   如果你抗压能力强、家庭条件优渥、渴望体验多元文化,那新加坡会是个不错的选择;
  •   但如果你玻璃心、预算有限、特别依赖国内环境,真的要三思而后行。

2025年申请季已经开始,如果你还在纠结,不妨去新加坡留学资讯网www.xfjphd.com看看“新加坡留学后悔指数测评”,测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。

最后问一句:留学是人生重要的选择,与其盲目跟风,难道不应该先搞清楚“自己到底想要什么”吗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